四川美术学院发表时间:2021-01-03 14:11 四川美术学院(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),简称“川美”,位于中央直辖市重庆,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院校,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。学校为中国独立建制的31所普通高等艺术院校之一,中国八大美院之一,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、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、“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”,重庆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。 [1-2]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,学院校园分为黄桷坪校区和虎溪校区,共占地1200亩,教学行政用房25万平方米,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.26亿元;设有1.4万平方米的新老校区图书馆,3.8万多平方米的新老校区实验教学中心,老校区美术馆7000平方米,新校区美术馆2.3万平方米;图书馆藏书41万册;设有9个系院,22个本科专业,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;拥有专任教师628人,全日制本科生、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7550人。 [3] 2019年9月20日,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。 艺术创作编辑创作平台2011协同创新中心:阿来研究中心 研创成果
截至2018年11月,十三五以来,学校共获得国家级项目43项(其中重点项目1项)、省部级项目119项、横向课题56项,合同经费1707万元,获得专利28项,出版学术专著163部,发表C刊及以上高水平论文135篇。2个团队批准为重庆市教委创新团队,1个团队获批重庆市创新创业示范团队,获教育部科研成果奖1项、重庆市科技进步奖1项,3件作品获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。 [27]
2017年,学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“时代质感——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”;与重庆市委宣传部、重庆市文联、重庆市美协共同主办“时代情境——四川美术学院重大题材艺术创作年度邀请展”。截至2018年11月,十三五以来,师生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国家级展览48件。 [27] 2017-2018学年,学校共有7个活动项目获得市级一等奖,被推荐参加全国展演,最终艺术实践工作坊《传统草木染工艺再设计》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,另获校长风采奖2项;组织参加37届校园之春活动获优秀组织奖、优秀奖3项、二等奖4项、三等奖各2项;组织参加“中华诵·重庆市第五届经典诵读比赛”,获得二等奖1项,三等奖1项。 [36]
艺术资源
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,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已达76.56万余册,中外文报刊订阅量已达1107种,其中外文期刊近120余种;购藏有日本二玄社、美国乐志堂、北京东方博古等机构出品的古法书名画原大复制品200余件,购藏有《四库全书》、《四库存目丛书》、《四库禁毁书丛刊》、《世界美术大全集》、《故宫藏画大系》、《甲骨文献集成》、影印世界各地藏《敦煌文献》等大型文献图书。图书馆收藏有超星电子图书,书生之家电子图书、清华同方CNKI和博士、硕士论文,全文期刊数据库和博士、硕士论文数据库、专题数据库、磁带、光盘等声像视听资料。 [38]
文化传统编辑校徽 四川美术学院校徽中,门形图案元素源自黄桷坪老校区行政楼兼图书馆的拱形门墙,其中三个门洞隐含“川”形;三角形造型源自虎溪新校区行政楼兼图书馆的建筑尖顶,并与艺术的英文“ART”的开头字母“A”同构。校徽系统意涵着学校的过去、现 在与未来,朴实稳健,形意相融,承上启下,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中强调从历史传承至 今的文化与精神、责任与态度,以及面向未来与世界艺术同行并对话的开放性与时代性。 校训志于道 游于艺 语出孔子《论语-述而》中的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“道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,道与德相连,与仁相依。“志于道”,意为究宇宙之根源、探自然之规律、遵社会之法则。“游于艺”意为游历“艺”与“术”的源点,涉猎“艺”与“术”的门类,探索“艺”与“术”的精神。 “志于道 游于艺”作为校训,体现了四川美术学院开放兼容、浪漫自由的艺术思想,体现了创作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特色,体现了为社会、经济、文化建设服务,培养具有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、社会责任感的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教育理念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