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 方 美 术 家 写 生 基 地

俄罗斯史上最伟大的肖像画大师列宾作品赏析

发表时间:2021-01-04 15:01

俄罗斯史上最伟大的肖像画大师列宾作品赏析

  伊里亚·叶菲莫维奇·列宾是俄国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画坛的领军人物,他的画具有浓郁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。在他八十余年的生命中,创作了许多不朽的风俗画、肖像画和历史画,是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巨匠!

  

  列宾创作了大量的肖像画作品,即是现在来看,说他所作的每一幅肖像都是杰作也一点不为过!这些作品的主角有他的妻子、儿女、亲友,也有向他求画的达官贵人,而他最喜欢的肖像画则是艺术家和学者,他也会主动为他们作画。列宾绘制的肖像画是如此传神,似乎人物内心深处的灵魂也捕捉到了,仔细品读他的肖像画作品,你就会不屑于照相机可以完全取代写生的论调!你甚至会产生某种荒诞的想法,这些肖像比模特本人更像他们自己!

  列宾创作的肖像画作品实在很多,下面就让我们仔细赏析一下他的佳作吧!

  

  这是列宾为列夫托尔斯泰所作的肖像,列宾和托翁是很要好的朋友,托尔斯泰的居所位于距离莫斯科200公里的图拉,列宾曾多次到访托尔斯泰的住所,在那里有时一住就是一两个星期。

  

  列宾是一个不擅辞令的人,这丝毫不影响托翁与他的交流,有时候两个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也说不上两句话,两个人各忙各的!

  

  托尔斯泰在构思他的作品,列宾在创作他的作品。

  

  创作的托尔斯泰肖像,神采奕奕,目光炯炯有神,眼神里还流露出一丝忧郁,可能是在为俄罗斯大地上众多没有解放的农奴的命运感到忧愁。

  

  弗拉基米尔·瓦西里耶维奇·斯塔索夫?(1824-1906)

  弗拉基米尔·瓦西里耶维奇·斯塔索夫,俄国艺术与音乐评论家、艺术史家。生于彼得堡,瓦西里·彼得罗维奇·斯塔索夫之子。1836—1843年就学于彼得堡法律专科学校。其间接近作曲家和音乐批评家谢罗夫(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еров,1820—1871),热心研究音乐、绘画和文学。1847年开始发表文学和音乐方面的论文。1851—1854年侨居国外。回国后在彼得堡公共图书馆供职,1872年起任该馆艺术部主任。1900年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。撰有《我们的艺术事业》、《俄罗斯艺术二十五年》、《俄国新艺术的障碍》、《十九世纪的艺术》等关于音乐、绘画、雕塑、文学、民俗方面的论著和文章。主张艺术的现实主义、人民性和民族性,反对艺术的宗派主义、唯美主义和陈规俗套。

  

  穆捷斯特·彼得洛维奇·穆索尔斯基

  穆捷斯特·彼得洛维奇·穆索尔斯基(Mussorgsky Modest Petrovich,1839年3月21日—1881年3月28日),俄国作曲家,1839年3月21日生于托罗别茨县卡列沃村。

  他主张音乐必须反映现实,表现人民的精神面貌。其作品具有民族性和独创性。1863年返回圣彼得堡,进一步受到了以H.r.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,经历了深刻的思想转变,形成了进步的世界观与艺术观。他的民主思想倾向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,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。他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均产生在这个时期。1881年3月28日卒于圣彼得堡。

  

  1881年的一天,著名雕塑家施维佐夫邀请列宾到家中为其画像,列宾结识了他的小女儿薇拉。薇拉生得眉目传情,正值豆蔻年华,脑后梳着一条粗长的发辫,是个文静的美少女。薇拉对画家倾慕有加,那时列宾名声已如日中天。列宾邂逅薇拉也是怦然心动。不久,两人双双坠入爱河。第二年(1882年),他们便拜了花堂。那时,薇拉年方十六,而列宾三十有八。

  新婚伊始,列宾对新娘宠爱有加,薇拉亦小鸟依人,终日陪伴在列宾身边。但时间一长,少妻便出现了状况。比如列宾喜欢家庭艺术沙龙,周末常与艺术家同桌共饮,探讨艺术与人生。列宾对有见解独到的女艺术家颇为赞赏,他也希望薇拉也参加艺术沙龙。但薇拉思想保守,从不参加沙龙,只埋头于小家生活。婚后,薇拉生了四个孩子,一儿三女,她忙得不可开交,哪顾得上什么思考艺术。

  

  列宾在欧洲旅行时,记挂薇拉,所到之处都给她写信,但他心中也有不满:觉得薇拉虽对家庭尽心尽力,但却对他的创作兴趣索然。列宾以为,妻子若爱,首先应对他的事业一往情深。当然,也不能说薇拉完全不屑于列宾的作品,她出于生活的考虑,就很关心列宾作品的售价,但这却让列宾心中不爽,觉得薇拉庸俗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两人冲突渐多,最后发展到在饭桌上吵架。女儿小薇拉长大后在回忆录中 写到:“父母争吵之凶,以致互摔碗盘。”列宾和薇拉都不能忍受这桩婚姻,他们最终于1887年离异。薇拉离婚时候态度坚决,她受够了列宾对她的不解、蔑视和背叛。孩子们对父亲也不原谅,平常不见他,偶有见面,也只为要钱。列宾为此伤感,他说,他始终深爱他的孩子。上面这幅肖像画是列宾1882年为新婚妻子所作,表现的是疲倦的薇拉小憩的场景,画得非常细腻生动,可见画家当时对自己的新婚妻子还是非常满意的!

  

  阿法纳西·阿法纳西耶维奇·费特

  费特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抒情诗人之一,他的作品追求唯美的艺术,表达深层次的哲理思考。

  阿法纳西·阿法纳西耶维奇·费特(Afanasy Afanasyevich Fet, 1820-1892)出生于俄国奥廖尔省的诺沃肖尔基村。儿时,曾在今爱沙尼亚沃鲁的德国寄宿学校就学,之后又在历史学家、作家米哈伊尔·波戈金教授为备考莫斯科大学而开办的寄宿学校学习。1844年,费特从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文学专业毕业。尼古拉·果戈理曾为费特严肃的文学创作而祝福,并称“这是不容置疑的才能”。费特的第一部诗歌集《抒情诗的万神殿》出版于1840年,并得到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的赞誉,这极大地激励了费特进一步的创作。他的诗歌作品被大量出版。

  1850年,费特发表在诗人涅克拉索夫(Nekrasov, 1821-1878)主办的《现代人》杂志上的作品引来所有流派评论家的赞赏。费特已跻身于最著名的作家涅克拉索夫、屠格涅夫、博特金、德鲁日宁等人中的一员。文学创作也改善了他的物质生活条件,并使他得以实现自己的欧洲之旅。1857年,费特在巴黎与富有的茶商博特金的女儿,也是自己的崇拜者、文学评论家瓦西里·博特金的妹妹玛利亚成婚。1858年,费特辞职后定居莫斯科并以旺盛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。然而很快,他却停止了写作,成为一名真正在自己领地里工作的地主。

  1870年代末,费特重新开始写诗。63岁的诗人为自己的诗集定名为《黄昏之火》。1892年11月21日,费特在莫斯科辞世。


东方美术家写生游学基地